第二百七十一章 各国的反应-《希腊的罗马之路》
第(2/3)页
公元4世纪,因为受气候变化导致的民族入侵影响,部分斯拉夫人来到了巴尔干半岛,他们被称之为南斯拉夫人,其中包括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。
同样属于南斯拉夫民族、同样信仰东正教,让黑山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差距变得很小。
黑山居民也被塞尔维亚人称为是大山里的塞尔维亚人。
1389年6月28日,奥斯曼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,塞尔维亚失去了自主权,而黑山却凭借着山区易守难攻的优势,一直维持着独立的地位。
奥斯曼帝国的攻势势如破竹,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在其统治之下,但黑山却是个例外。
因为该地山谷纵横,不适合军队展开行动,反而适合游击战。
黑山人利用这个特点,建立了以采蒂涅为首都的****国家,对抗奥斯曼帝国。
他们屡屡挫败奥斯曼的入侵,成为了巴尔干唯一没被奥斯曼征服的国家。
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,塞尔维亚获得了科索沃等领土,黑山的国土向北和向东延伸,和塞尔维亚实现了接壤。
但是两兄弟之国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,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就为两国浇了一盆冷水-禁止两国任何合并的可能。
“战争部长先生,您现在就可以准备调动军队,借着这个机会,塞尔维亚王国也可报1885年战败之耻”彼得一世说道。
正在两人踌躇满志,筹划着从即将战败的保加利亚上身分一块蛋糕时,“隆隆”的响声传来,剧烈的响声一时间惊动了整个贝尔格莱德的民众。
反应过来的彼得国王,眼睛中的怒火如同火山一般,怒意充塞了整个胸膛,“碰”的一声响,彼得国王一手砸在桌子上,狠狠地道:“该死的奥匈帝国”。
原来,在马其顿的战况传播开来后,奥匈帝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第一时间觐见了彼得,明确地表明了奥匈帝国的态度,说为了保护欧洲的和平,防止巴尔干的战火进一步扩大范围,塞尔维亚最好不要卷入这场战争。
奥匈帝国的意图也很明确,不想让塞尔维亚继续扩张下去。
受到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,就像是一根插入血肉中的尖刺一样,让奥匈帝国寝食难安。
尤其是让奥匈帝国难以忍受的是,塞尔维亚国内的民众,尽然对奥匈的波黑以及克罗地亚,甚至波斯尼亚都有野心。
在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要求建立的大塞尔维亚中,波黑,克罗地亚,波斯尼亚都包括在内。
彼得一世前往塞尔维亚加冕国王时,途径克罗地亚,甚至有人在克罗地亚火车站呼喊彼得为“克罗地亚人的国王”
在这种情况下,奥匈帝国自然想方设法地遏制塞尔维亚的扩张。
刚刚的响声,就是驻扎在多瑙河北岸的奥匈帝国军队演习的炮声。
塞尔维亚独立后,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领土划分,同样是依据多瑙河。
贝尔格莱德就在多瑙河南岸,这意味着塞尔维亚的首都,时刻面临着驻扎在多瑙河北岸的奥匈帝国第二集团军的威胁。
显然,奥匈帝国这是在威慑塞尔维亚,为奥匈帝国大使的话做背书,警告塞尔维亚军队不要掺和马其顿的战事。
“马上使用电报和莫斯科联系,询问俄国的意见,俄国是否愿意在一场即将爆发的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冲突中,支持塞尔维亚”彼得一世烦躁地命令道。
在没有俄国人明确表态支持的情况下,塞尔维亚是没有能力抵抗奥匈帝国的。
塞尔维亚是俄国安插在巴尔干半岛的钉子,对于俄国来说,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现在小弟遇到了麻烦,自然要想老大哥寻求帮助了。
第(2/3)页